纵书院 - 耽美小说 -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5

分卷阅读185

    顾自痴愣愣看着烟花,忽然肩头一痛,肩膀被咬了一口,痛楚叫他稍稍清醒了一点,想起抱着他的人就是皇叔,顿时委屈的朝后看去,不明白皇叔为什么要咬他。

    但还没等他质问出口,话音就被吞没。

    刚刚清醒的大脑再次变得晕晕乎乎,这一回不止灯烛在晃了,连烟花都晃了起来,像是他前几日得到的万花筒,一会儿这个样子,一个那个样子,晃得他头更晕了。

    晕着晕着,闭上眼失去了知觉。

    ……

    等元清帝再有意识的时候已经是隔日,他睁开眼,看到陌生的帐幔愣了一愣,然后反应过来他是在皇叔府中,随即昨夜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了出来。

    他直愣愣盯着头顶帐子上的莲花蝙蝠刺绣,瞪了足足有一刻钟,才转动僵硬的脖子,看到了躺在一侧的皇叔。

    皇叔睡得沉沉,似乎很累。

    昨晚的一幕幕涌上心头,好吧,皇叔确实是累了。

    感觉了下身体,不知道是因为贵妃给的脂膏的缘故,还是他睡着后皇叔打理过,并没有太大的不适。

    而身体一动,昨夜的记忆便不住的冒出来,叫他喉咙一紧,忙摇摇头挥开。

    这一摇头,带动旁边的枕头也跟着动了动,皇叔翻了个身,侧身朝着他这边躺了下来。

    元清帝立刻僵住,屏住呼吸,等皇叔呼吸平稳,才转过头,盯着皇叔的脸瞧了几息,小心翼翼侧过身和他面对他,打量他。

    不得不说,他还真没有像现在这样,仔细打量过皇叔的脸。

    这么一瞧,皇叔果然与魏家人长得不像,眉眼太过锋利,下颚太过冷硬,就连睡着,表情也是肃穆的。

    目不转睛瞧了片刻,视线一转,忍不住往下移,昨夜天黑加上他晕乎乎,根本没有仔细看过皇叔的身体,眼下天光大亮,露在被子外的一小截看的清清楚楚。

    这一看,就看到了伤痕,尤其肩胛处,哪怕已经痊愈,也触目惊心,可以想象当时伤口多么严重。

    元清帝心头一紧,想起当初接到的奏报,皇叔信件里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一时喉咙有点发涩。

    目光死死盯着,仿佛要印刻到心里,皇叔受的这些伤,他日后定要从匈奴为他讨回来!

    忍不住伸手抚了抚那伤口,哪知刚碰到,皇叔倏地睁开了眼,瞬间钳住了他的手,正要翻身,看到是他卸了力,眼里漫出笑来,将他揽到了怀里。

    “醒了为何不叫我?”

    刚起床的声音沙哑而性感,元清帝头皮微麻。

    “我瞧着皇叔累了,不想扰你。”

    肃王挑了下眉,低笑了一声:“累倒不至于,倒是陛下,可有不适?”

    元清帝听出他话音里的取笑,扬了扬下巴:“朕昨夜会晕过去是因为醉酒,如今酒醒,已经全好了!”

    肃王就喜欢他这副趾高气昂的得意模样,因为只会在他面前表露,爱怜地亲了亲他的唇:“既然如此,陛下不如与臣再验证一番?”

    【是我先累,还是你先晕。】

    元清帝舔了舔唇,想起昨夜种种:“好。”

    然而很快,他眼前就晕了起来,头顶帐子上的莲花和蝙蝠仿佛活了一样,尤其蝙蝠,围着莲花飞舞,越飞越快,越飞越快,最后消失不见。

    第122章 清算

    元清帝和肃王就谁先累谁先晕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了一上午, 最终结果不分胜负, 打成平局, 只能约定下次再战。

    大魏上元节持续五日,从十二到十七,满城欢庆, 朝廷上下也放了假,于是元清帝接下来两日基本都待在了肃王府。

    不过为了不惹人注目,除了上元当日留夜, 十六十七只白日出来, 傍晚再回去。

    元清帝初开荤,又正值容易躁动的年纪, 时常说着说着话就跑了偏,最后更是将宋杰送给他的龙阳大全拿了出来, 和皇叔一起共同学习。

    不知道是贵妃的脂膏还是因为长乐给他的丹药的缘故,除了事后会累一些, 居然没有半分不适。

    元清帝不由暗暗决定找贵妃再配制一些,同时让长乐再攒一攒积分,给皇叔也兑换一枚丹药, 皇叔一身伤虽然已好, 但谁知内里会不会留有暗伤。

    两人窝在肃王府腻歪了两日,感情急剧升温。

    可惜身份有碍,元清帝心中再不舍,也只能回宫,于是几日后, 邵行走的新同伴出现,一个戴着半边面具的季行走。

    据说这位季行走幼时打翻了烛火,导致半边脸被烧毁,所以才带着面具以免惊吓到别人。

    季行走一出现,便为朝廷奉上了等几本开蒙书册,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连当世大儒周颐都称赞不已。

    还听说这位季行走准备著百家姓献给陛下。

    这位季行走自然就是肃王的另一重身份,毁容是为了方便假扮,虽然有元佩的易容手段,但为了以防万一,直接遮住半张脸最好,而且为了不引人怀疑,特意让元佩假扮了季行走,与肃王一同出现在朝堂上,众人先入为主,便不会想到肃王就是季行走。

    元清帝这一回连太傅和太后都瞒住,除了穿越者没有人知晓。

    至于等,自然是刘愿献出来的,这些不需要花费积分,他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稍作修改,便能拿出来用了。

    刘愿的身份暂时不能暴露,所以在这之前,正好由季行走代为发表。

    至于著书一事,他跟系统确认过,只要笔名是他的,对外冠谁的名都无所谓,系统会自动将声望转化给他。

    不过元清帝和肃王并没有要霸占他名望的意思,季行走对外只表示这些书册都是友人所著,他只是代为发表,如此一来,也为日后刘愿改头换面埋下伏笔,等日后他再打着邵行走同伴的身份出现,也不会引人怀疑。

    修改后的和赶着上元后第一刊时报发表了出去,如今时报内容越来越丰富,记者们拿到手的新闻越来越多,为此开年后的时报便做了改版,从原来的一张增加到了四张,原来的大张样式缩小,缩到了两个半书册的大小,合订在一起,更方便人们翻阅。

    负责挑选新闻的门下省和负责审查样报的中书省各官员也越来越熟练,而负责印刷的匠人也招揽的越来越多,按元佩的建议,形成了一条流水线作坊,即加快了速度,也使得新闻得以保密,并且专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叫刻印司,一旦刊印方面出现纰漏,便由司令担责。

    而上元过后元清帝第一个开始清算的,就是元日遇刺一事了。

    虽然行凶的是换了身体的王五,但外界不知,只知道行刺的是兴善寺的一位高僧。

    元清帝在上元一过,便命人散布消息,这位高僧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