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1358章

第1358章

    唐洋按了按腰间战刀——他的战刀和寻常战刀不同。

    有点像是没了长柄的唐陌刀。

    丝毫不担心,“老于,你是从南镇抚司过来的,大概还没有亲身经历过正儿八经的战争,其实守城战没有你想的那么难,你看看咱们脚下这将近六丈的城墙,我真不知道瓦剌有没有这么高的云梯,说句内心话,我要是瓦剌将军,看见这城墙都绝望了,根本不会想来进攻。”

    六丈的城墙,你敢想象!

    你知道,应天的城墙也才四丈而已。

    关键是脚下这座钢铁堡垒的城墙不仅高,而且后,全部水泥浇筑,里面还编了钢筋——编钢筋这个事,据说还是黄昏教给时代建筑的工人的。

    谁能想到,一个权臣竟然还懂这些,不去当工部尚书真是可惜了。

    唐洋沉声道:“镇北城,真不是说说而已。”

    因为它真的是北方这片疆域的一个无可逾越的鸿沟,这样的城池,会是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擅长进攻的将军的噩梦!

    第1060章 天堑挡不住人心

    烈日高照。

    白云悠悠。

    苍茫大地上,一团团乌云,一条条黑线向着前方那个沉默的堡垒缓缓前行,战鼓擂动,人心振奋,风鸣马啾啾。

    于此同时,在镇北城周边,无数斥候游走。

    其中更多的是把秃孛罗派出来的斥候——战争绝对不仅仅是正面冲锋,你还要提防敌人的援军,所以在黄沙上厮杀的时候,周围都有双方的斥候游走。

    而在极远处,也有一些大明斥候。

    他们不是镇北城的。

    来自归南。

    归南距离镇北城约莫八十里左右,如果驰援的话,一天能到,但归南不敢派兵来支援,因为兵力也少,一旦支援,则城防空虚,很可能被敌人调虎离山。

    当看过瓦剌大军开始攻城后,这些远远侦查的斥候立即派人回去禀报,依然有少部分人继续留在周围游曳。

    反正这个时候双方斥候若是遇见了,大多不会死战。

    他们现在只负责侦查。

    当然,若是平日行军布阵的时候双方斥候遭遇,为了避免己方战略意图被发现,基本上都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不让对方将消息带回去。

    镇北城前,于彦良和唐洋有点懵。

    按说,对方十倍于己方兵力,可以采取围攻,这样一来己方就不得不将本就薄弱的兵力分散到四面城墙上。

    然而瓦剌没有。

    他们汇聚了所有兵力,全力进攻西城门。

    这就尴尬了。

    好在于彦良和唐洋两人反应极快,将留备支援的六百人拉过来,留下四百人备用,增拨一百神机营到西门城墙上,再用一百人固守城门下,其余四百人披甲挂剑随时准备支援袍泽——城墙就那么大,你不可能站下太多的人。

    最多也就能增加一百的神机营。

    但人多了,密度太大的话,战损也会增加——虽然弓弩远远不如火铳,但瓦剌军中也有床弩这样的玩意儿。

    于彦良有些郁闷,道:“敌人知道咱们城墙上的布置了吗?”

    唐洋点头,“应该是事先派人来侦查了。”

    如果是四面围攻,镇北城四面城墙便有十六门火炮,可以给敌军带来最大的群伤效果,但现在敌军全力出击西门,这就意味着能发挥作用的火炮只有四门。

    关键是其他三面城墙上的兵力还不敢动——全力围攻西门,不代表其他三面城墙下就没有敌人,也有敌人在火炮的射程之外集结列阵。

    你敢抽调这三面城墙上的兵力,敌人就会趁势攻城。

    不得不承认,敌军将领是有才的。

    近了!

    越来越近。

    当第一团黑压压的兵线压到目光所及之处时,于彦良和唐洋两人都有点懵逼,什么状况?

    在这一团黑压压的兵线之后,瓦剌大军配备的是骑军,并且呈扇形展开,倒不像是要攻城,反而是有点提防第一团兵线要逃窜的意思。

    又或者是要寻找机会去往其他城门?

    这不走寻常路的阵型打了于彦良和唐洋一个措手不及。

    于彦良举起手中出产自时代商行琉璃工厂的“望远镜”,仔细看过去,倏然间出了一身冷汗,语气凝重的道:“老唐,快看!”

    唐洋也举起望远镜——现在大明雄师之中,上至都指挥使,下至百户千户,基本上都人手配置了望远镜,担任斥候的队伍,也都配备有。

    这玩意儿不贵。

    时代商行也没打算靠这个赚钱,几乎是成本价出售给兵部。

    且性能比海外流传过来的更好。

    唐洋看了片刻,面色凝重起来,“难怪这第一团兵线行军如此之混乱。”

    因为根本不是兵。

    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鞑靼区域的牧民。

    而且不是男性。

    全是妇孺老人。

    瓦剌妄图用这群妇孺老人来攻城?

    于彦良和唐洋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恐:你不得不承认,瓦剌这一次选择了一种最完美的战术来攻城。

    像这样的方法,在古代并不是没有过前例。

    但几乎都没什么好效果。

    然而现在的局势却不一样,瓦剌大军驱赶了一千多妇孺老人作为第一线炮灰来敲城门,镇北城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