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626章

第626章

    朱棣愣住。

    觉得这小子说的好有道理,自己竟无言以对。

    确实,作为君王,掌控的是一个王朝的整体,而黄昏做的事情,朱棣就算有能力去做,也没办法去做——时间没那么多,而且也不合适。

    他哪里知道,他老朱家后来会出一个木工皇帝啊。

    适时,主院门口出现一位内侍。

    腰间佩剑。

    匆匆而来,来到朱棣身边欲要跪下见礼,朱棣挥手,内侍便不再行礼,俯身在朱棣身边如此这般一说,朱棣侧首,“当真是他?”

    内侍正是李谦。

    见陛下没有藏掖的意思,也便大声说道:“确实是他,从吏部调过来的文档,显示在赵厘的调任上,陈瑛确实说过几句话,为赵厘的调任起了很大作用,而锦衣卫重刑之下的赵厘,招出来的接头人被锦衣卫拿下之后,也交代了是陈瑛护院的事实。”

    李谦说到这里不着痕迹的给了朱棣一个颜色。

    朱棣恍然。

    估计这个接头人其实是有问题的,不用想,应该是屈打成招,这事大概还真和纪纲脱不了干系,咳嗽一声,看向众人。

    黄昏立即识趣,带着锦姐姐等人暂时回避。

    徐皇后没动。

    后宫不可干政,但听听没什么。

    待没人了,李谦才道:“确实是屈打成招,那个接头人并不是真的接头人,虽然纪纲在极力掩饰,但存在诸多破绽,而在此之前,黄昏下午来过锦衣卫,和纪纲达成了交易,让纪纲在今日入夜之前结案,避免影响到明日的立储大典,奴婢以为,黄昏是为大局作想,不想把纪纲牵扯进来,更不像把纪纲彻底推向两位殿下那边,所以他选择了让纪纲来找一个背锅人,当然,事实有可能纪纲推出来的不是背锅人,而是这件事的合谋人。”

    从某一方面来说,纪纲在出卖队友。

    朱棣沉吟着问道:“你觉得这件事是纪纲和陈瑛配合落下的棋局,就为了挑选一个朕在军器监的日子来杀黄昏?”

    李谦看了一眼徐皇后。

    徐皇后笑道:“你且说,不用多想。”

    李谦越发压低嗓音,低声道:“陛下,我以为这件事没有表面那么简单,根据今日我在北镇抚司的见闻,有种感觉,纪纲对赵厘今日发作一事,似乎是处于懵逼状态。”

    朱棣颔首。

    全天下最不希望自己出事的人之中,必有一个纪纲。

    李谦又道:“而陈瑛很可能确实是帮助过赵厘调任军器监,也存在深度参与的可能,要不然军器监一出事,陈瑛怎么会又跑来弹劾黄昏,他是要自救,当下这状况,陈瑛应该知道有什么在等待着他。”

    朱棣不以为意,他想起了一个细节。

    赵厘要引燃火绳时,黄昏就有意无意的说他是陈瑛的学生,又让自己离远一点,所以赵厘的一举一动,黄昏都知道。

    所以黄昏知道火炮会炸膛。

    而去军器监是黄昏劝自己去的。

    再联系黄昏曾当着自己的面说过要让陈瑛看不见今年的烟花,他下午有去找纪纲早些结案,这里面的猫腻已经可以看清晰。

    黄昏是故意引动纪纲的这一枚棋子,可如何让赵厘配合?

    只有一点。

    那个接头人有问题!

    说不准那个接头人早就被黄昏收买了,所以才能让赵厘今日动手,不得不承认,如果这就是事实,黄昏这手段惊为天人。

    朱棣叹了口气,“都是朕的好爱卿啊!”

    这是反话。

    意味沉沉。

    第480章 陈瑛,知道后悔两个字怎么写的了吗?

    纪纲有用,黄昏不能死。

    那就只有舍弃陈瑛。

    对李谦道:“北镇抚司那边怎么着?”

    李谦道:“等您旨意。”

    朱棣犹豫半晌,“抓罢,只有让都察院右都御史吴中升任左都御史,让御史顾佐升任右都御史,立储大典之后,朕会下旨。”

    可以的话,留下陈瑛的命,贬谪到地方,时机合适了起用罢。

    人才。

    朕还需要很多很多的人才。

    李谦立即转身离去。

    朱棣对狗儿道:“让他们进来罢。”

    说完拿起筷子,对皇后道:“尝尝,味道真不错,朕这些年,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吃,悦目不说,关键赏心。”

    徐皇后眉宇略有隐忧,笑了笑,也尝了一下。

    眼睛亮了。

    没想到三妹夫还有这等优点。

    都说君子远庖厨,但如果每天都有这种好菜吃,让三妹夫天天呆在厨房里,也是好的!

    黄昏等人进院后。

    朱棣看着黄昏,许久才道:“坐罢。”

    吃饭!

    既然陈瑛参与到军器监火炮炸膛中,且被锦衣卫抓住了把柄,那么他弹劾黄昏的事情自然无法成为收拾黄昏的理由。

    所以朱棣只能隐忍。

    另一方面,他确实不相信黄昏能够越过皇权,这是朱棣的自信,他更相信,在他百年仙去之前,绝对有办法让黄昏致仕!

    他又哪里知道,这是他和黄昏未来一战的基调。

    饭后,徐皇后和徐妙锦两姐妹闲聊,说的大多是养胎和孕期的事情,又或者说生了小奶娃后的事情,朱棣和黄昏与吴溥三人,则在书房“闲聊”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