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241章

第241章

    然而谁知道朱棣也不是个善茬,很快把梅殷的兵权收去,又让北镇抚司监视他。

    梅殷气不打一处出。

    心中在建文帝朝受到委屈而滋生的黑暗越发浓郁。

    萌生了贪念。

    你朱棣待我如敌人,我又何必卑微相迎。

    朱文圭不是还没死么。

    我就联合建文旧臣,以及一些对你朱棣不满的人,将你弄下台,把朱文圭扶持上去,一个穿开裆裤的娃娃,到时候朝堂上下,还不得听我的?

    于是有了靖难余晖。

    可梅殷千算万算,没算到黄观的侄儿黄昏横空出世,让他的诸多谋划都付诸东流。

    真乃时也命也。

    想到这在些事,梅殷神情有些苦涩,“有些事我没告诉你,希望你不要怪我,也是没办法,朱允炆对你不敬也便罢了,毕竟他还年轻不懂事,可朱棣竟然也是如此,南康都成了长公主,而你还是宁国公主,为夫心中着实气不过。”

    宁国公主端起粥,笑靥如花,“先喝了再说。”

    梅殷感触,喝粥后放下碗,握着妻子的手,轻声道:“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明年的太阳,不过你别怕,朱棣这人虽然铁血,但对兄弟姐妹极好。”

    宁国公主依然笑靥如花,“你若死刀戈,我亦不愿苟活,为了孩子,为了我,放弃那些事情不好吗,咱们争不过他的。”

    梅殷愣住,“你知道?”

    宁国公主的笑意渐渐清浅,柔声道:“从刘莫邪第一次来府上,我就知晓了,后来的景清、胡观,他们都是你的棋子。”

    梅殷长叹,“你怪我吗?”

    宁国公主摇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你做什么,我从不过问。”

    梅殷叹了口气,很是愧疚。

    许久,才道:“明日之事不可知,若是那人出手,其实还是有机会的。”

    宁国公主知道梅殷说的是谁,“夫君和他有联系吗?”

    梅殷摇头。

    宁国公主叹道:“那他不会,他现在尊极荣华,没有冒险的必要,你看连徐辉祖都臣服了,那人也早就没了念想。”

    梅殷冷笑,“这样的荣华能有多久?”

    我梅殷若是死了,朱棣下一个要收拾的就是他。

    要不了几年,他也得死!

    ……

    第197章 青史可曾记得多少人?

    宁国公主犹豫了下,问道:“明日的婚礼我要不要去?”

    梅殷不假思索,“于情于理,都该去。”

    “随多少礼?”

    “看着办罢,也别太寒碜了。”多少都无所谓,明日之事,不论成败,这礼钱应该都是有去无回,收不回来的。

    成了,徐妙锦和黄昏没有机会参加梅家的喜事。

    不成,徐妙锦和黄昏也没有机会参加。

    新婚期间,丧事他们大概是不会来的。

    宁国公主嗯了声,“那我心里有数了,明天少不了要碰见徐皇后,倒也是神奇,徐皇后自从用了黄昏供上的那什么沐浴露、润肤水,活得越发个年轻了,夫君,你说这黄昏到底是怎么了,被水溺后,怎么忽然如此多才了。”

    梅殷苦笑,“我若是知道,今夜也不会如此发愁了。”

    很多事都败在他手上。

    宁国公主起身,“我去洗漱了,夫君你也早些歇了罢。”

    梅殷点头。

    待宁国公主走后,梅殷犹豫了许久,去一旁拿了宣纸铺好,亲自磨墨,提笔在宣纸上,许久不曾落墨,又重重将笔毫放下。

    就这么坐着看着白色的宣纸。

    外面响起更夫喊更声。

    梅殷倏然惊醒,从砚台上拿起笔,放在砚台里重重的来回摁了好几遍,这才让凝固的墨汁融化,在宣纸上泼墨而写:“顺昌、景福吾儿:往忆先祖,赫赫名在,再溯今日,已是笑柄,为父读书一生,侥有薄名,曾误大义,每每思之则夜不能寐而涕然也,今永乐章国,天下已定,岁岁将增,为父欲逆流而上,以补心殇……”

    挥毫泼墨,洋洋洒洒数百字一书而就。

    梅殷搁笔。

    拿起价值不菲的玉石镇纸将这封家书压在书桌上,起身,推开窗户,看着天穹上繁华星辰,深呼吸了一口冷空气。

    面容倏然冷峻起来。

    星空很美。

    江山很美。

    我想活。

    活着多看几眼这个世界,听徐府的下人说起过,是丫鬟绯春无意说漏嘴,是她听徐妙锦说的,徐妙锦说黄昏给她描述了一个光明的世界,黑夜如期而临时,人却用智慧,让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不夜城。

    不知道那是一种何等光景。

    应该很美……的吧?

    ……

    ……

    在应天城地处繁华地段的一座坊子里,有个老妇人坐在书房的灯下,透过窗户望向漆黑的外面,她知道此刻外面的黑暗中,一定有北镇抚司的密探在监视。

    甚至可能不止。

    也许还有南镇抚司的人,或者内官监大监郑和的人。

    她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着。

    但她毫不在意。

    有些东西,是那些狗鼻子永远也看不见的。

    在数日之前,老妇人就已经将家里的奴仆尽数遣散,如今这偌大的院子,只她一人,烛火昏黄倍清冷,冷寂之中,老妇人的脸容在烛影摇摆下,显得有些惊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