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1432章

第1432章

    此时,刘协挽着伏寿的手,缓步走出。

    太常一声高呼:“皇帝、皇后驾到,群臣见礼——”

    站在群臣最前面的骠骑将军张济立刻拱手弯腰,大声说道:“臣等敬贺皇帝陛下、皇后殿下,万岁!”

    他有些紧张,声音有些颤抖,让人很难想象他曾是骁勇善战,杀人如麻的西凉军阀。

    相比之下,倒是他身边的邹氏更镇定些。

    众臣跟着张济,躬身行礼,齐声大呼。

    “臣等敬贺皇帝陛下、皇后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刘协微微颌首,伸出双手,做虚扶之势,威严的目光扫过群臣。

    皇后伏寿含笑点头,温和的眼神扫过从众人脸上扫过,让每个人都觉得皇帝、皇后看到他们了。

    见礼毕,众人落座。

    刘协说了几句场面话,随即示意太常,进行下一个程序。

    太常再呼:“大臣禀事!”

    太尉贾诩起身,汇报今年的军事情况,重点是军改。

    除了交州和益州南部未平之外,其他诸州基本已经平定,各部将领也从战时状态逐渐转向正常镇守。今年对征募制度进行了改革,恢复了征兵制以及秋冬校阅的制度,并保留了募兵制的优点,从义务兵中选拔精锐,组成常备兵。

    从此,义务兵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承担本地治安任务,基本不用离开本郡,甚至在本县内即可完成服役。三年服役结束,即可回归本业,每三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即可。

    常备兵则脱离生产,日常以训练为务,守护京师及主要战略要地,战时则负责主要作战任务。

    这个制度刚刚推行,眼下还在试行阶段,最先作为试行对象的就是骠骑将军张济麾下的两万多人。这些人做了分流,大约有三千精壮留任,补入常备兵,有一千多人安排到地方,担任到郡尉、县尉、亭长等职务,协助地方管理军事,维护地方治安。

    剩下的一万六千多人则予以遣散,分配土地,从此解甲归田,安心耕种。

    考虑到凉州地少,有一大半人被安排在了关中和关东,真正回凉州的不到三成。

    在这两万人中,有三百余人有战功,但不适合担任高级军职。根据最新的制度,授予相应的军功爵,留在军中担任教官之类的职务,将他们的战斗经验传授给新兵,却承担管理职能。

    贾诩汇报完,刘协评点了几句,尤其是对骠骑将军张济表示了感谢。

    没有张济的配合,想顺利地解散这两万西凉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济心里虽然苦,脸上却堆满笑容。能在这种场合,做为群臣之首,位在三公之上,他也算是成功洗白,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天子秋后算账。

    张济起身,向天子拜谢,并慷慨激昂的表示,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其他大臣听了,也很高兴。

    有张济这个例子在前,将来解除其他西凉诸将的兵权就有了借鉴,董卓的影响将渐次消除。

    虽然董卓已经死了近十年,他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除干净。

    太尉之后,司徒府开始汇报情况。

    第一件事,就是各郡今年的上计情况。

    随着益州的收复,西南的军事压力大减。得益于张济、士孙瑞在去年攻入益州之后就进行度田,巴郡、广汉等郡赶上了春耕,所以益州今年的收成尤其喜人,对朝廷财政的缓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荆州诸郡今年的收成也很不错,其中南阳一郡仅是商税就比去年翻了一番,宛城一跃超过长安、邯郸、安邑,成为税收最高的大市。

    冀州今年继续高歌猛进,虽然提升幅度不如荆州,但绝对数值却不低。

    兖豫二州紧随其后,后劲喜人,追赶的势头非常明显。

    青徐二州也在恢复之中,只是人口损失太大,暂时还没有见到明显的效果。

    说到最后,杨彪批评了凉州。

    凉州这两年的发展不力,不管是增长幅度还是实际体量,都已经大不如前。如果将商税剥离,仅就当地的农业、畜牧业而言,凉州的发展已经停滞。

    杨彪说完,回头看着杨修,神情严厉。

    众人暗自咂舌。

    这弘农杨氏还真是铁面无私的家风啊,杨彪要立威,先拿亲儿子开刀。

    众人的感慨还没结束,杨修出列。“陛下,臣冒昧敢言,回复司徒批评。”

    刘协点点头。“说。”

    杨修再拜,然后转向杨彪,拱手施礼。“司徒,修以为朝廷对凉州不公。”

    众人愕然。

    虽说父子庭争的戏码好看,也不能好看到这个地步吧。杨彪还只是对凉州的治绩不满,并没有点名道姓的批评杨修本人,杨修身为人子,却直言反对司徒的意见,这实在出乎意料。

    一瞬间,很多人都精神起来,就连缩在角落里不敢吭声的陈群都挺直了身躯,凝神倾听。

    杨彪花白的眉毛轻挑,不动声色的伸手,示意袁夫人不要说话。

    这里是朝堂,他们不仅是父子,更是司徒与郡守的上下级关系,有所争论是很正常的事。

    “太守请言。”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议凉州

    杨修再拜,随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凉州地方虽大,但耕地太少,能养活的户口更少。凉州户口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十万户,仅是内地普通一郡而已。就算是现在羌胡入籍,户口有所增多,也不可能和中原大郡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