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271章

第271章

    刘协随即和赵温、张喜商量,将刚从卫氏缴获的铁料以及破损军械送来,尽可能的多准备一些。

    “陛下,军械固然重要,农器也不可或缺。”赵温提醒道:“春耕将至,河东户口有限,劳力不足,多准备一些制作精良的农器,能多耕种一些土地,秋收后才有足够的粮食。”

    “司徒如言,诚为老成之言。”刘协笑道:“可若是在春耕之前平定美稷的叛乱,多运一些牛马来,以畜力代替人力,同样能多耕种一些土地。若是俘虏多,还可以送到山里采矿。”

    赵温还没说话,宣播插话道:“陛下,何必等到俘获匈奴人,河东就有啊。”

    一瞬间,无数双眼睛看了过来。

    宣播面不改色,接着说道:“河东豪强大户盗采铁矿、私自铸器的不在少数,只要派人清查一遍,不管是工匠还是铁料都绰绰有余,足够铁官再扩大一倍规模。据臣所知,有不少工匠原本就是铁官的刑徒,以各种名义脱籍,成了私产。”

    宣播这么一说,连裴潜都有些承受不住,上前拱手施礼。

    “陛下,臣也发现工匠流失严重,不像是正常情况,有必要查一查。”

    刘协微微颌首。“司徒,司空,这事应该由谁负责?”

    张喜抢先说道:“此为河东郡事,当由河东太守负责。若河东太守不能治,可上报司隶。司隶校尉亦不能理,方请示陛下,或由司空府,或由少府御史台。”

    刘协看看赵温等人。

    赵温、杨彪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百二十章 求仁得仁

    刘协心中了然,也不说破这些老臣的小心思。

    “既然如此,就交由河东太守去办。”

    殊途同归,最终都要由荀彧处理,这是他与这些老臣不多的共识之一。

    看完工坊,裴潜安排了一顿晚餐。

    算不上丰盛,但很实惠,尤其是粥炖得很烂,非常适合牙口不太好的老臣。

    赵温、杨彪对裴潜刮目相看。

    张喜的压力更大。

    天子若是常驻河东或者并州,对关东人极其不利。路途遥远,会让很多人选择更近的袁绍,关东人在朝廷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声音也会越来越弱。

    眼下的希望就寄托在荀氏叔侄身上。

    趁着饭后散步消食的空档,张喜找来了荀攸,试探天子讨伐匈奴的计划。

    荀攸拱着手,一言不发。也不说知道,也不说不知道。

    张喜接连问了几句,都没得到回复,明白荀攸是对自己保密,老脸有点挂不住。

    但他毕竟是老臣,不仅没有责怪荀攸,反而夸了荀攸几句,说他有城府,能做大事。

    荀攸依然无动于衷,默默告退。

    张喜转头就找到了杨彪。

    “文先,天子以三千骑出征,是不是太冒险了?”

    杨彪看到了张喜与荀攸见面,却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见张喜如此说,还以为是荀攸透露的,信以为真。

    事实上,他听了裴潜的汇报后,也有这种猜想,只是不想相信。

    他忧心忡忡。

    天子以三千骑征讨匈奴,除了风险大之外,最让杨彪不安的是天子有意将士孙瑞排除在外。

    这显然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但他又不便直接进谏。

    士孙瑞先斩后奏,接受卫固的请降,触及了天子底线,强谏只会适得其反。

    他再三考虑后,写了一封信,命人送往士孙瑞大营。

    ——

    士孙瑞撑着头,揉捏着酸胀的眉心,眼中充满血丝。

    收到杨彪的书信时,他刚刚接受范先的请降。

    得知卫固被免除了死罪,范先就接受了命运,主动派人请降。

    范先很识趣,只想保住性命。

    在谋反的罪名下,能够保住性命是他最大的期望,家产之类的暂时就顾不上了。

    魏杰、沮俊等人都表示反对。

    饶了卫固一命,已经惹得天子大怒。再放过范先,而且又是先斩后奏,士孙瑞就算有再多的理由,有再大的功劳,也无法平息天子的怒火。

    但士孙瑞反复考虑后,还是力排众议,接受了范先的请降。

    杀死范先很容易,麾下将士都摩拳擦掌,等着立功。只要他一声令下,必然人人争先,攻破范氏坞堡只是时间问题。

    但他不想这么做。

    攻破范氏坞堡,族灭范氏很容易,但这样会让河东人人自危,短时间内很难稳定。

    虽说举起反旗的只是卫固、范先,但河东心怀观望的人可不仅仅是卫固、范先,互相之间有姻亲的更不在少数。

    如果不彻底清算,就是留下隐患。

    如果彻底清算,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再次举起反旗。

    朝廷立足未稳,实在不宜杀戮过重。

    只是这样一来,杨彪自免就失去了意义。他接连两次抗诏,天子肯定不会转他为太尉。

    士孙瑞反复权衡,苦思半夜后,决定还是坚持既定方案。

    他亲笔写了一封奏疏,派人送往安邑,说明自己如此选择的理由。

    ——

    刘协到达安邑时,已经是半夜。

    荀彧提前派人收拾好了府城,刘协顺利入住。

    唐姬、宋都、董宛都没睡,等着接驾。

    唐姬只是寒喧了几句,就接走了蔡琰。两人合住一个小院,要说说私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