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都市小说 - 从1963开始在线阅读 - 第232章 大婚

第232章 大婚

    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中山装。

    绑着红布花的自行车在四合院男女老少的调侃声中出发了。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老天爷十分给力,没有让新郎官在寒风中冻成一个傻叉。

    不急不躁一路行至二号院里的公寓楼,停好自行车,整理一下着装,邢泽敲响了陆家的门。

    没有堵门,也没有红包,没有多才多艺的伴郎伴娘,卧底邢茜颠颠的就给打开了门。

    陆尔梳着辫子,别着好看的发卡,穿着红色的呢子大衣和黑色的小皮鞋,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笑吟吟的看着邢泽。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爱的抒发,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

    “肘,回家。”

    第一次结婚,虽然没有丈母娘和老丈人在场,仍免不了有些紧张。

    所以嘴瓢也在所难免。

    在三个年幼女同志的起哄声中,陆家大小姐就这么托付了自己的一生。

    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但陆尔并不担心,她知道邢泽会照顾好她。

    已经不看兵法的张海洋和几个小伙伴扒在不知名小屋的窗户前,眼睁睁看着心中的女神被人娶走了。

    “如果…我一定…保护…不管对方有多能打…”张海洋喃喃自语。

    周晓白和罗芸在邢泽的盛情邀请中也跟着一起去了。

    去时独一人,回时朋满堂。

    邢泽载着陆尔,老周载着邢茜,罗芸载着周晓白,三辆自行车穿过京城的大街小巷,停在四合院的大门口。

    “新娘子来喽——”

    不知是哪位一声喊,呼啦啦一群人就涌向了门口。

    “哥,哥,我…我想看…”被人群挡住视线的小槐花拉着棒梗急得直喊。zWWx.org

    “真好看嘿!”

    “那当然了,不好看能配的上咱小泽?”

    “这衣服是哪买的呀,可太喜庆了!”

    “皮鞋!快看!”

    “别挤…”

    邢泽随便逮了一个人,把自行车甩开,直接牵起陆尔的手,并肩往里走。

    新娘子的脸在围观中已然通红,有些不好意思的微低下头。

    新人被簇拥着走过垂花门,穿过游廊,来到了目的地。

    老周已经提前带着邢茜周晓白罗芸来到了邢家,此刻正被安排着坐在屋中。

    街道办咱王姨作为主婚人,负责仪式流程。

    第一步,向领袖像鞠躬。

    第二步,向长辈老周鞠躬。

    鞠躬完毕,右手握拳举于肩上,开始宣誓: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忠于…”

    然后,街道办咱王姨对着一对新人告诫道:“要听……话,做……好战士!”

    新人答曰:“敬祝……万(和谐)寿无疆!”

    在场所有人齐声道:“敬祝……万(和谐)寿无疆!”

    “东方红,太阳升……”

    街道办咱王姨开了个头,在场众人跟着齐声高歌。

    唱罢,意犹未尽的众人又来了首“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这才觉得过瘾。

    婚礼到此算是圆满完成,接下来就是喝茶唠嗑送祝福。

    以及等开席。

    在场都是熟人,也不用邢泽招呼,阎埠贵都能张罗好。

    “李路明队长有任务来不了,让我替他送上祝福。”街道办咱王姨插空对邢泽道。

    邢泽笑道:“祝福收到,喜酒后补。”

    “结了婚就是大人了,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王主任说道,“新娘子这么好,你要好好对我们女同志,不然我可不饶你!”

    邢泽只能再三保证一定努力经营好新家。

    王主任没有过多停留,说完就走了,饭也没有吃。

    显然也是明白自己“积威甚重”,她在这大家也放不开。

    街道办咱王姨一走,四合院的大气压强瞬间减少好多帕斯卡,气氛为之一轻。

    阎埠贵开始张罗着众人入席。

    一席设在屋内,周晓白和罗芸被当做娘家人安排在屋内陪陆尔一起,同桌的还有小姑子邢茜、于莉、秦京茹、聋老太太。

    没办法,聋老太太岁数大辈分高,这种场合得优待,讲文明懂礼貌的小泽老师不会在这时候跟聋老太太过不去。

    于莉和秦京茹则是特意被安排过来的,两人都是有孕在身,阎埠贵的意思是让新娘子沾沾运(孕)气,也能早生贵子。

    其余三席设在屋外,满院大几十号人肯定是坐不下,所以每家都只派了个代表。

    没坐满就随便招呼人来坐,突出的就是一个随意。

    都是街坊邻居,哪有那么多规矩!

    一桌十二个菜,四凉八热,三素九荤,有鱼有鸡有肉有二锅头。

    你问这是什么讲究?

    嘿~根本没讲究,就是一拍脑门决定的,突出的就是一个量大肉多解馋!

    大人们喝酒吃菜自然也忘不了自家孩子,抢到一块好肉递给孩子。

    去,一边啃去吧!

    除了席上的亲爹,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傻柱了。

    一群小孩围着团团转,赶都赶不走,就为了那些新鲜锅滋滋响的炸丸子。

    傻柱抄起笊篱盛一碗递过去:“一人一个,自己分,小心烫嘴啊!”

    尽管已经嘱咐了,但心急的该烫还是烫,拿在手里来回倒换,一口咬下去,烫的直吸气也不肯吐出来。

    油滋滋的炸丸子,让缺油水的孩子们倍感满足。

    不光孩子们满足,大人们也满足。

    掏一毛两毛的份子钱,吃荤多素少的席面,再配上一口二锅头,真是比过年还过年。

    啧啧~简直了!

    稍微垫吧了肚子,邢泽跟陆尔又挨桌敬了酒,祝福的话夸奖的话那是一箩筐一箩筐的收!

    没坐上桌的也不要紧,大锅里咕嘟咕嘟的熬菜也马上出锅。

    灶塘里熊熊燃烧的木头,赋予了大锅菜特殊的烟火气。

    豆腐、粉条、白菜、丸子,还有厚厚的油和满满的肥肉膘,驱散了冬日的寒冷,在物资匮乏的时代给人们注入新的能量。

    配上热气腾腾的二合面馒头,就是对味!

    “自己舀啊,爱吃什么舀什么!”

    慷慨的傻柱吆喝一声,扔下勺子拉着南易和马华就加入了喝酒的行列。

    觥筹交错,声嚣寒空。

    正所谓:

    张灯结彩闹新婚,亲朋齐聚笑开颜!不会飞咩的从1963开始